买冰送奶茶?奶茶中“冰”的学问

分类栏目:首页>>石占学院>>前沿资讯

中国饮品快报

川味串串香全套技术

随着气温的上升,一口冰饮带来的瞬间降温效果令人难以抗拒。

对于大多数茶饮品牌来讲,消费者对冰饮冰感的需求更直观的反映在冰块的多少上。翻看各大社交平台,奶茶产品的冰量也正成为网友讨论的重点。

不少网友表示:“为什么我点的少冰却还有这么多冰块”“奶茶里的冰块真的很多,喝两三口就见底了”“像喝得慢的,越到后面口感越寡淡”“是不是商家在利用冰块降低成本?”……

更有网友调侃道:“明明是卖冰的,还送了你奶茶!”

01■  一杯奶茶里应该放多少冰  

为什么消费者对冰块的用量如此敏感?

折射出奶茶加冰的两大痛点:一方面,冰块融化后会稀释原本奶茶的浓度,导致风味断层和口感寡淡;另一方面,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,当一杯奶茶中冰块占比过高时,消费者难免会产生被欺骗的感觉,质疑是在为“无效奶茶”买单。

一杯奶茶里应该放多少冰?多冰、正常冰、少冰、去冰等到底有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?

没有,至少暂时没有。

但如何平衡好饮品和冰块的比例,想必各大茶饮品牌早已研究过并且有一定结论。换句话来讲,不同的品牌、不同的产品等都有自己独特的配方。

观察各大茶饮品牌冰量上的区分,可以发现:

多冰:通常指冰块体积占杯量的70%-80%,主要适配水果茶、清爽奶盖茶等强调冰凉口感的品类。

正常冰:约占50%-60%,为多数饮品的默认配置。

少冰:控制在30%-40%,兼顾冰爽与风味平衡。

去冰:在产品不留有冰块的前提下维持饮品适饮温度,通常是利用雪克壶摇匀后把剩余没化开的冰块去掉。

此外,不少茶饮品牌为了方便门店出品,会在杯子上标有刻度线,以此来定量。

像蜜雪冰城的店员表示,如果是中杯少冰,冰块加到刻度4,正常冰则加到6。

1点点的店员也发布视频揭示了产品去冰、少冰、正常冰的区别。不难看出,在产品制作过程中,冰量划分的标准同样是由刻度线决定。

02 ■  为什么有的产品消费者要求去冰而门店不建议?  

值得注意的是,有的产品基于对口感的考虑以及配方问题,品牌都不会提供少冰或者去冰的选项,亦或者是会在去冰上标注“不推荐”。

如为了增加柠檬茶的酸爽口感并减少涩味,店员通常会加入大量的冰块,使柠檬茶风味更优。此外,冰块还能延长柠檬茶的低温保持时间,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饮用体验。

不少柠檬茶品牌还发布“免责声明”,强调冰是柠檬的灵魂,为了保证出品,柠檬茶系列无法去冰。

在咖啡赛道,像瑞幸、Manner咖啡也在点单系统中明确指出,气泡美式不支持去冰。

一方面,去冰后直接加入热浓缩咖啡,二氧化碳会因温度升高快速释放,产生大量泡沫并持续膨胀,导致液体从杯口喷溅,仿佛“爆炸”了一样。

另一方面,低温气泡水带来的“舌尖刺痛感”是这类饮品的特色。去冰后气泡水升温,二氧化碳逸散速度加快,消费者饮用时会失去清爽的碳酸刺激感。

有的产品去冰会出现不满杯现象,从而导致消费者的质疑和不满。对此,不少门店会在消费者选择去冰时提前告知相应情况。

甚至针对不满杯现象,CoCo都可有门店向大众解释:应消费者去冰需求,奶茶类产品补的是茶、果茶类产品补的是水、果汁类产品补的是果汁等。

03■  品牌们开始盯上冰块的应用创新  

有的消费者对奶茶店的冰块也发出好奇:“为什么奶茶店的冰块化得更慢?”

其实仔细发现,不同饮品当中所用冰块形状是不一样的。

例如,在肯德基等快餐店里,饮品大多采用的是方块冰,而奶茶店里大多采用的是月牙冰。

相比于其他冰块,月牙冰是实体冰,它的持久性更强。其在融化过程中,能更长时间保持奶茶的稳定性和新鲜度,这就在口感上少了“水垮垮”的感受。

当然,为了防止产品口感寡淡,除了可以改变冰块的形状外,还可以在冰块的风味上下功夫。

便利店的风味冰杯则最具代表性。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口味的冰块,直接加入饮品中,让产品口感更丰富。同时,利用风味冰块的颜色还可以进行DIY,创造出各种靓丽的搭配等。

如今,风味冰块也为茶饮门店提供了解决方案。如裕莲茶楼曾推出“特浓茶钻琥珀奶”,将茶汤冰冻成茶冰,随着茶冰的融化,茶的香浓气息越发凸显,既能给消费者带来冰凉的爽感,同时又不会稀释饮品、淡化初始风味。

总之,消费者从来都不是傻子,品牌只有真拿出货真价实的产品,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的去买单。

///

茶饮行业发展至今,许多细节都逐渐被细化形成一套自有的标准。像产品热量的标注、产品糖分健康图鉴以及营养成本的标识等。

不妨设想一下,未来茶饮的冰块是否也能形成自己的标准呢。

比如,在产品详情页里放一张标准冰、去冰、少冰的示意图;或者在样品杯里摆上几块仿真冰块等等,是不是就能减少消费者认为的“货不对版”“买了一杯冰”等情况呢?